大平台的服務海中,「場地租借」為首要改造標的。
大平台提供服務共達 1400 種,難以逐一改善 考量見習時間有限,團隊無法將 1400 個服務做全盤改造。因此,一開始即希望挑選 1 個潛力服務進行改善,期能成為平台的主力服務。
聚焦「場地租借」,開啟研究旅程
-
有潛力成為熱門服務 「場地租借」本身為民眾習慣的線上服務之一,且通常可以全程線上申辦,不需要額外手續。
-
現有的租借流程過於複雜 場地租借流程有場地的選擇、時間的選擇、機關審核、繳費等,步驟很多又複雜。
李彤
孫若盈
李佩芸
張硯涵
「場地租借服務」是此次改造的潛在標的,除了因場地租用的服務四散在不同的營運方外,服務流程本身也相當繁複。在設計面,透過「效率查找」、「良好的資訊呈現」、「優化租借服務流程」三大目標,解決市民在租借場地上的痛點。
大平台提供服務共達 1400 種,難以逐一改善 考量見習時間有限,團隊無法將 1400 個服務做全盤改造。因此,一開始即希望挑選 1 個潛力服務進行改善,期能成為平台的主力服務。
聚焦「場地租借」,開啟研究旅程
有潛力成為熱門服務 「場地租借」本身為民眾習慣的線上服務之一,且通常可以全程線上申辦,不需要額外手續。
現有的租借流程過於複雜 場地租借流程有場地的選擇、時間的選擇、機關審核、繳費等,步驟很多又複雜。
大平台提供服務共達 1400 種,難以逐一改善 訪談 14 位民眾後,團隊進一步將研究結果收斂出三個主要問題,同時針對問題提出相應解方:
無論是在 google 直接搜尋,或是進入大平台之後尋找,都難以找到想要的服務。
經過訪談和盤點 1400 個服務之後,我們發現單就臺北市借場地的平台就有 3 個:大平台、體育局、文化局 x Pick one;而大平台內也有其他場地的租借,例如:小巨蛋、北投會館等等。導致使用者在進入平台之後,也找不到要借的場地。
目前的申請流程共有 7 個步驟,其中在「選擇租借時間」的部分很不順暢。
此階段我們想了非常多的解決方式,然後分別刻出 Wireframe A 和 Wireframe B,Wireframe A 是不考慮可行性和限制的天馬行空版,Wireframe B 則完全考慮網站限制和是否可行的墨守成規版。兩個版本的 Wireframe 皆予以使用者做測試,從中找出他們喜歡、習慣的模式,並且考慮其可行性,最後融合出Wireframe C,並接續製成 Low-Fidelity Prototype。
在我們的專案中,原本的 Wireframe A 是使用地圖顯示的模式,Wireframe B 則是依現有的介面進行微調。經使用者測試後,發現大部分的使用者偏好地圖版本,但因其技術成本太高,所以在最後的設計中,我們仍保留地圖形式,只是使用另一種方式呈現。
如前所述,場地租借的網站非常多樣,但由於為部門各自獨立業務的關係,無法良好整併於大平台內,所以我們將大平台規劃成一個入口網站,讓民眾有一個統一彙整的平台可以做場地的選擇和比較。大平台的場地租借上會顯示所有臺北市可以租借的場地,但如果場地隸屬於其他局處,就會連結到該局處的網站。
我們將原有的 7 項步驟,簡化為 4 步,並於流程中增加防呆機制和行為回饋,以減少使用者出錯的狀況、降低不安全感。此外,資訊的呈現方式也被重新安排,包含視覺動線更順暢、資訊提供更完整,藉以符合使用者真正的需求。最後,在搜尋的地方增加篩選功能,包含初階篩選和進階篩選,方便使用者更快找到適合他們的場地。
團隊透過封閉式卡片分類法、競品分析,將 1400 多項服務歸納出20個服務主題,分類過程中以「分類非互相排斥」、「整併和擴大涵蓋相關的類別」、「以大包小」等原則進行通盤歸類。